待解謎團──環境中奈米微粒
從民生產品到高科技領域,奈米科技已旋風式地掀起新一波的產業技術革命,但在繁榮遠景的背後,有沒有可能帶給環境無可預期的衝擊?
科學發展/2008年1月,421期
文/阮國棟、吳婉怡、皇冠穎
看不見的微小粒子
空氣中有很多顆粒狀物質,在一定大小的範圍內,容易吸入肺部造成健康上的危害,因此特別值得關心。粒徑大於10微米的顆粒物質稱為落塵,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較小。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質叫做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又稱浮游塵,主要來源包括道路揚塵、車輛排放廢氣、露天燃燒、工廠排放、由空氣汙染轉化成的二次汙染物等,由於粒徑小,較能深入人體肺部,對呼吸系統的危害也較大。
懸浮微粒又可再細分為平均粒徑10微米的懸浮微粒(PM10),以及平均粒徑2.5微米的懸浮微粒(PM2.5)。一般而言,粒徑大於4.7微米的懸浮微粒,大多數會沉積在鼻咽部,不易進入氣管。粒徑在3.3~4.7微米的,易沉積在氣管及主支氣管中。粒徑在2.1~3.3微米的,易沉積在支氣管中。粒徑在1.1~2.1微米的,易沉積在末梢支氣管中。小於1.1微米的,則易沉積在肺泡組織中。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較小的微粒會經由企管、支氣管進入人體內部。
目前國際上的分類方式,把粒徑在100奈米以下的稱為奈米微粒,換算成以微米為單位,則奈米級的懸浮微粒可以用PM0.1表示(1微米=1,000奈米)。奈米微粒由於體積特別小,可能會穿透肺泡到血液中危害健康。過去因為量測技術的限制,對於這種肉眼看不見的細小例子並未太予重視。近來由於奈米科技及奈米材料的迅速發展,才引起各界廣泛的注意。
環境中奈米微粒所涉及的健康風險,問題相當複雜。因為除了粒徑、例子的形狀,以及例子內外組成外,人體及其他生物的暴露途徑、可能的生物累積等,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以上內容節錄於 科學發展,待解謎團──環境中奈米微粒。2008年1月,421期。)
[出處]科學發展,待解謎團──環境中奈米微粒。2008年1月,421期。(https://ejournal.stpi.narl.org.tw/sd/download?source=9701/9701-04.pdf&vlId=0EBE5C09-61F8-41BF-B443-00193CD19F9F&nd=0&d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