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首次驗出塑化劑成分!戴口罩以外還有3招自保
PM2.5竟驗出塑化劑!最近,環保署委託中央大學的研究團隊也在空氣中發垷塑化劑組成的細懸浮微粒,即大家耳熟能詳的PM2.5。在常用塑膠製品的現代社會,塑化劑的危害漸漸從各個層面不斷入侵、危害大家的健康。
文/早安健康 余宗翰報導
國內首次在PM2.5中驗出塑化劑
環保署委託中央大學的環工所教授李崇德研究團隊著手分析細懸浮微粒PM2.5的化學成分,結果驗出了塑化劑成分,為國內首次。驗出的地點是在新北市板橋區,專家推測可能是塑膠製品所造成的粉塵散播到空氣中。
除了檢出塑化劑,還發現,冬季時的PM2.5濃度由北至南逐漸增加,也就是南台灣居民暴露在空汙的風險較高。雖然檢出塑化劑是國內首次,但環保署表示,檢出的塑化劑成分的確切來源為何?會不會影響健康?仍有待後續調查。
空汙不只傷害肺,還使人發胖!
今年台灣關於空汙的研究有許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發現空汙會使人「發胖」!空汙對身體的影響不只限於呼吸道。
國衛院9月公布「懸浮微粒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其中一項子計畫為「PM2.5前瞻性老人世代追蹤研究」,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北市立聯合醫院、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5家醫院合作,組成「PM2.5前瞻性老人世代追蹤研究團隊」,針對「空汙暴露」所做的活動問卷調查的結果指出,長期暴露於PM2.5之中會使老人的肌肉量下降、脂肪增加。
新北市雙和醫院主任李岡遠從學理上推測,空汙中有很多物質會造成全身發炎,若長期暴露在空汙中會抑制肌肉細胞生成,使細胞老化、身體代謝下降,長期下來就可能讓整體肌肉變少,相對地脂肪增加,嚴重的話還會變成肌少症。
空汙還會讓眼睛病變
眼睛黃斑部病變的發生,過去認為是因為年齡老化與基因遺傳導致的,但透過多年調查證實,空汙也是視力惡化的原因之一。中國醫藥大學和和亞洲大學合作的研究團隊,透過11年的調查追蹤,發現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居多的空汙地區,居民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機率竟比一般人高達近2倍。
空汙對眼睛的傷害並非透過直接接觸,而是經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血液循環,有害物質藉由血流輸送到血管豐沛的黃斑部,造成傷害。近年來慢跑風氣大興,戶外慢跑不妨盡量避開車流量大的時間,減少吸入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以降低有害風險。
阻絕空汙不只戴口罩,回家後這3個動作超重要
對抗空汙絕對不只戴口罩,清洗身體的動作也很重要。從室外進入室內,身上會帶有許多空汙中的物質,所以務必要做到:
- 洗手、漱口、洗臉,把身上最容易接觸到汙染物質的地方清洗乾淨。
- 鼻腔清潔,已故毒物專家林杰樑曾教導,將油、水以1:1的比例混合,沾棉花棒擦拭鼻腔。
- 外出穿的衣物、帽子、圍巾要經常清洗,以免給室內帶來汙染源。
室內是阻絕空汙的避風港,但如果進入室內沒有做好身體與衣物的清潔,避風港的安全度就會下降,仍會讓自己與家人持續吸入空汙中的有害物質。
資訊來源:早安健康/ https://www.edh.tw/article/22849